|
整節活動分為以下四部分。
(一)活動導入。我引導幼兒聯系生活,解決班級中要量桌墊的實際問題引出測量活動。激發了幼兒測量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選擇自然物測量,探索測量的方法。第一次測量幼兒自主在班級中尋找和選擇合適的測量物測量桌子的長度。而我重點關注幼兒在測量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我預設幼兒會出現的測量方法有2種。一是使用多個測量物連接在一起。二是用一個測量物循環連接進行測量。預設的問題也有兩個,一是選擇多種測量物放在一起測量,測量單位不一致。二是幼兒挪動測量物導致有空隙或重疊,沒有首尾相接。
在分享環節,我通過重點提問:說一說你是怎么測量的?引導幼兒描述自己的測量過程。落實本節課的重點目標。再通過追問:其他人有沒有不一樣的測量方法?你們看一看他的測量方法有什么問題?或是誰的測量方法更好?為什么?使幼兒學習用首尾相接擺放測量物的方法進行策略。我會重點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并討論解決的方法,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最后小結正確的測量方法:我們要將測量物品對準桌子長邊的起點,每次選擇同一種測量物,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擺放,一個接一個,一直到終點。如果只有一個測量物,擺完一個要標記位置再擺下一個。如果像我預想的有出現多種不一樣的測量方法我也會根據幼兒的回答進行小結.
(三)用同一種測量物進行測量,鞏固測量的方法。因為要跟工人叔叔說準確的結果,所以引發了第二次測量,即用同一種測量物測量桌子的長度。我預想是用數量比較多的水彩筆,如果幼兒提出用積木或其他物體,在合理的情況下,我會尊重幼兒的想法。這次方式是兩人一組,自由組合進行測量,體現了大班小組式合作化的共同學習。目的是引導幼兒初步嘗試先協商討論再分工合作,進行測量并記錄結果。
我預設可能會出現以下兩個問題:1.測量結果不一樣,可能是測量的方法不準確。2.幼兒不會記錄多出來的部分。
在小結環節如果有結果不一樣的情況,我會通過幼兒演示等方法,引導其發現問題。例如有的小朋友測量結果多是因為用手比這畫線,所以加入了手的寬度。通過提問:有沒有更準確的標記方法呢?引導幼兒討論。桌子長度大概是五根半水彩筆,既然要解決真問題,就要有一個相對準確的測量結果。所以“半”怎么表示和記錄,我預想會是幼兒遇到的問題,所以小結時引導幼兒討論多出來的部分如何記錄,例在筆上做標記、用紙條記錄等等。通過討論后用幼兒的方法一起共同測量桌子的長度,進行驗證,得出結論。
|